【记者手记】
(相关资料图)
怀着对山宗水源的崇敬之心,我们从青海省会西宁出发,去往可可西里、曲麻莱、治多、杂多、玛多……
一路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垭口不知道翻过了多少个。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让我们目不暇接,忍不住赞叹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可感可知。
在三江源,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黑头发的人要依赖于黑毛的牦牛,黑毛的牦牛要依赖于金色的草原”。在他们看来,牛肥马壮羊健康是草原的恩赐,保护草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行动自觉。
在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还未设立之前,三江源的很多牧民就完全自愿地承担起生态管护的任务,他们历来有崇山敬水、保护环境的文化传统。正是基于此,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世代寄居于此的农牧民群众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
29年前,杰桑·索南达杰为了保护藏羚羊,在与盗猎者的搏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第一个保护站就以他的名字命名;29年后,超过1.7万名牧民放下手中的牧鞭,由草原利用者变为生态保护者,守护世世代代生活的美好家园。
23岁的才仁洛松从小便听着索南达杰的英雄故事长大。2023年6月,他正式成为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的一名生态管护员,负责照顾被救护的小藏羚羊,“索南达杰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我们要接好这个接力棒,保护好这些‘高原精灵’”。
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黄河的重要支流洮河从这里发源。前不久,我们在采访那达慕盛会时惊喜发现,在集会结束后身着各色马甲的环保志愿者们,自发地将草原上的垃圾拾捡起来,其中不乏青少年的身影……从国家公园内,到国家公园外,生态保护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走进三江源时,正值最美的季节,碧绿的草原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这些都是什么花啊?”我们向当地牧民打听。
“这些都是格桑花。”一位牧民说。原来,在藏语里,格桑花是幸福花的意思,可以代指青藏高原上的各色花卉,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一路行进,透过车窗向外看去,湖面平静如镜子,映射着湛蓝的天空和苍茫群山。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格桑花不止绽放在草原上,也盛开在三江源各族群众的心中。(光明日报记者 王雯静 万玛加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春剑)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31日05版)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