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想到,《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竟然能那么火爆。
票房,从起初预测的10亿,落到现在的24亿。
(相关资料图)
这当然得益于观众的鼎力支持。
很多观众应该都经历了这种变化:看片前狠狠唱衰,看片后果断成了精神股东,动不动就要关注下它的票房走势,还要抱怨一句:“怎么涨得那么慢!闻太师何时能回朝!”
那么。
当我们在支持《封神》时,到底在支持什么?
《封神》给派爷最大的震撼是:影片真的太考究了。
比如殷商恢弘壮阔的龙德殿中的屏风、柱子,都是手工雕琢。
比如服装上的细节,都是手工缝制。
即便再微小的配饰,都有精美设计。
做这么细致,观众又看不到,真的有必要吗?
当然,它提供了一种真实的质感,即便看电影时难以聚焦全部,但也会被无形的感觉所震撼。
而一部成功的史诗电影,最终是关于人的。
《封神》也不例外。
演员的选择,就变得无比重要。
这也是今天派爷着重想聊的内容。
《封神》里的演员们也有着当下内娱所缺乏的质感。
它做了一个漂亮的、史无前例的示范,这对整个行业都起着无比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导演乌尔善拍《封神三部曲》,最重要的改编是将故事设定为“年轻人的成长历程”。
从戏剧角度看,其核心是父子关系。
电影要扎实,纣王很重要,“质子团”同样至关重要。
片中,费翔诠释的纣王魅力四射。
论英勇,他是战士们心中的神;论妩媚,妲己也要避其锋芒。
费翔,拥有出众的形象与演技。
那年轻演员呢,上哪去找?
乌尔善想到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海选。
时间:从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历时16个月。
范围:包括中国各地的全球华人地区,这也意味着,剧组把全球有意或有条件做演员的亚裔都挑了一遍。
什么样的人可以入选?
导演乌尔善看重“天赋”,不仅是个人形象,还包括镜头前的灵性。
表演指导刘天池看重素人身上散发的“野性”。
同时,他们面临任何事务时都能极度专注、永不屈服。
总之,《封神》剧组想要的效果是,演员的本色与角色的气质要有某种契合度。
为此,以乌尔善为首的团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选角工作。
在全球设立8个试镜小组。
大规模面试,组织了20次以上。
乌尔善看了15000个人的资料,并亲自面试了1400人左右。
最终进入演员训练营的,只有30多人。
除了质子团,妲己的人选也非常难找。
拍摄《封神三部曲》,乌尔善想塑造一个全新的妲己形象,扔掉“红颜祸水”的大锅。
重要的标准是,要美,但不能妖艳,更不能庸俗。
海选的意义在哪里?
最简单的一层是,参与面试的人几乎都是普通人,他们无比看重这个机会,并愿意为这个机会孤注一掷。
比如于适在接受采访时,就表露过这种兴奋之情。
但在进入演员训练营之前,他们绝对想不到自己将要面临什么。
可以说,《封神》的演员训练营,就是这些素人演员所经历的一场大型医美。
来看看“训练前”与“训练后”。
能有如此脱胎换骨的蜕变,必然要经历痛苦的磨砺。
前不久,《封神》官微po出了训练营的课程表。
训练时间从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为期24周。
导演乌尔善要求很高,他希望这些入选者可以拥有古代战士的精气神,有健壮的体魄,会动作戏,能骑马射箭。
课程安排循序渐进,也非常科学:表演课、动作课、马术课、古典文化课、音乐课、舞蹈课。
其中,表演课是训练的核心。
乌尔善特意邀请业界前辈亲自指导。
表演艺术家李雪健传授表演方法。
金牌编剧芦苇,从剧本的角度,讲述演员在表演时应当注意的细节。
这些表演课的目的,不是传授速成的表演技巧,而是激发演员们的真挚情感,走进自己所饰演的角色。
马术课,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演员们必须要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然后才是上马、练习。
导演乌尔善还提出去草原拉练,2天,跑60公里。
在采访时,于适就曾讲述过骑马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怎样控缰、给脚、切缰。
马术课给他最大的启示是明白了控制的意义。
有意思的是。
在结束训练营后,他就参与了马术比赛,还拿了奖。
图源水印古典文化课。
老师以专业知识的形式,让演员们回到古代,对自己将要饰演的角色有辅助性的认识。
音乐课。
让演员们接触知名的或者前所未闻的乐器,学习演奏的方式,展示乐器的魅力与韵味。
舞蹈课。
掌握舞蹈的动作要领,并凭借舞姿传达人物的个性与情感。
以娜然为例。
导演乌尔善讲戏时特意强调,她要演出角色身上的“动物性”。
为此,剧组做了半年的狐狸研究,并让娜然观察狐狸的习性,学习它们的动作细节。
此外,《封神第一部》中,有场戏非常重要。
伯邑考为了救回父亲姬昌,想尽办法讨好纣王。
纣王精神激越,猛烈击鼓,伯邑考吹奏着篪,而妲己则在大殿内翩然起舞。
这场戏有着明显的情色意味,要传达出这层隐晦的感觉,舞蹈便至关重要。
而一段不到2分钟的舞蹈,娜然练习了半年。
进入训练营,除了专业的指导与训练,还有什么好处?
这里有着浓郁的比拼氛围。
说白了就是卷。
为了拿到更好的角色,为了塑造好自己的角色,每个演员都竭尽全力,以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你让我每天训练我不会慌 我不会害怕
你让我在酒店休息 人家在上课
我会很慌张
经历了这些训练,这些演员们真的成了鲜衣怒马的少年,成了威武的殷商勇士。
所以,观众才能看到质子军团跟随殷寿在战火中骑马狂奔的场面,才能看到龙德殿上那段斗志昂扬的、洋溢着无限荣光的战舞。
而不管是从《封神》幕后纪录片弹幕,还是舆论场上的反馈看。
一种声音,越来越难以忽视。
《封神第一部》上映,将一众新人真正托举了出来——
于适(姬发)、陈牧驰(殷郊)、娜然(妲己)、此沙(杨戬)、武亚凡(哪吒)、侯雯元(崇应彪)、黄曦彦(姜文焕)、李昀锐(鄂顺)……
在接受采访时,导演乌尔善还心有余悸——
这个项目比较有风险的地方是,主要的演员都是素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表演训练,也没拍过戏,这是他们第一部作品。回头来看,是一个比较冒险的选择。
他们经过海选,脱颖而出,他们就是万里挑一。他们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争取到了相应的角色。从电影最后的呈现来说,超过我的预期,我非常满意。
从这段话中,你能听出导演曾经的担心和现在的欣慰。
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流量演员是项目的保证。
但这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演员片酬高,导致其他部分必须缩减成本;演员实力若不够,必须调整剧本或者拍摄方式,以配合演员完成工作;乃至宣传,也要围绕演员来做话题。
一句话:项目要围绕着流量演员转,成败也往往由流量演员决定。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而《封神三部曲》的一个创举便是,它改变了这种看似稳妥实则伤害创作的做法。
选择合适的新人。
让演员迁就戏,而不是让戏迁就演员。
选择合适的新人。
将项目成本投资到资料搜集、剧本创作、服化道、特效等后期的制作上去,从根本上提升作品的品质,并培育更加健康的影视生态。
从戏说起吧。
这是《封神第一部》最后一个重场戏,也是演员于适出演的第一场戏,骑着雪龙驹逃回西岐。
有要求:必须要等日出,光线到位了才能拍摄。
为此,于适每天三点开始化妆,他的状要化四个小时。
每天早起,只为一个镜头。
因为安达卢西亚种马性格非常暴躁,出于安全考虑,导演组建议用替身演员完成部分马戏。
于适拒绝,决定亲身上阵。
于适这么拼,不仅仅是要演好一场戏,更是想让所有人证明——
你们选择我,没错。
试想。
流量演员,哪一个敢有这样的魄力?
或者退一步问,又有谁有基本的骑马能力?
纵观当下的影视剧中。
但凡有骑马戏或者动作戏,镜头基本稀碎,全靠剪辑拼凑。
而在《封神》中,个个新人,都有不输于适的实力。
再比如饰演邓婵玉的那尔那茜。
还记得闻太师回朝的彩蛋吗?
邓婵玉只有2秒的骑马镜头,威风凛凛,既飒又酷。
之后不久,演员那尔那茜又凭借训练时的动图上了热搜。
评论区不乏这样的声音:“内娱有救了!”
所以,在派爷看来。
我们支持《封神》,正是因为。
它代表着中国神话史诗大片踏上了新的征程。
它意味着花了重金、投入了巨大心力的作品能够赢得尊重。
它同时也证明了,好演员是可以培育起来的。
不必将宝押在流量身上,内娱能够自我净化,荡涤风气。
发布于:上海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