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案例应用 >
COP15高级别会议形成三个重要成果
2021-10-14 13:37:05   

  COP15高级别会议形成三个重要成果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政治推动力;发布“昆明宣言”;宣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新举措

  10月13日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高级别会议成果。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称,高级别会议形成了三个重要的成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政治推动力;发布了“昆明宣言”;宣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举措。

  关注1

  多国政要和联合国秘书长出席领导人峰会

  为期两天的高级别会议13日下午圆满落幕。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发布会上介绍,高级别会议包括了领导人峰会、部长级全体会议和部长级圆桌会,9位国家政要和联合国秘书长出席了领导人峰会,119个缔约方和26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125位部长级代表和24位驻华大使出席了会议。

  部长级全体会议期间,各国部长们探讨了如何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和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进程,分享了各自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利用方面所作出的成果和努力,号召全社会跨领域多部门加强协作,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

  会议通过的“昆明宣言”凝聚了各方共识,体现了各方采取行动、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共同构筑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政治决心。会议达到了提振信心和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磋商的目的。

  关注2

  高级别会议形成三个重要成果

  赵英民介绍,COP15第一阶段会议期间举办的高级别会议形成了三个重要成果。

  一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了高级别政治推动力。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呼吁,各国要团结一致,采取务实行动,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部长级会议期间,与会的各国部长、国际组织负责人一致认为要加强国际协作,尽快采取行动,促进知识创新和会议分享,加大资金技术和能力保障,为开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注入了强大动力。

  第二是发布了“昆明宣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共议,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经过充分协商,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草案,这是这次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将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新的动力,朝着促进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迈进。

  三是宣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举措。在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关于出资15亿元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1+N”政策体系等一系列举措。

  关注3

  会议规格之高创下大会历史首次

  赵英民称,COP15第一阶段会议高级别会议提振了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高级别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做主旨讲话,韩正副总理现场出席高级别会议并致辞,9个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视频参会发言。会议规格之高、出席会议的国家领导人之多,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他表示,习近平主席和各国政要的发言,表达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造福地球和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极大地激发了各方战胜疫情、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坚定了国际社会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的决心和信心。

  关注4

  “昆明宣言”为后续磋商和谈判规划了方向

  COP15第一阶段会议13日通过了“昆明宣言”。赵英民介绍,“昆明宣言”最初是由中方提出,在起草“昆明宣言”的过程中,中方本着开放、透明、包容的态度,各缔约方积极贡献智慧,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宣言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体现了各国共同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的强烈意愿。

  他指出,“昆明宣言”呼应了大会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会议主题,是联合国多边环境协定框架下首个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政治文件。“昆明宣言”凝聚了各方共识,充分展示了各国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共存共荣的理念。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国际社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更需要国际社会凝聚信心、共识、智慧和力量,从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昆明宣言”将对制定和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发挥引领作用,为后续磋商和谈判规划了方向,提供了基础和政治指引。“昆明宣言”呼吁各国采取历史性、转折性的行动,实施更加务实有力的政策举措,以支持框架的磋商和执行。

  ■ 回应

  象群南归后云南会做什么?

  提升研究力度,推动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

  谈及今年野生亚洲象群北上的话题,云南省副省长王显刚表示,“我个人认为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偶然在于事情恰好发生在COP15召开之前,必然因素上亚洲象北移有两个很重要的条件。”

  王显刚分别阐释了这两个条件:第一,亚洲象数量由上世纪100多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第二,从西双版纳到昆明植被覆盖率增加,形成了几条能够支撑和保障亚洲象从几百公里外北上的通道,“亚洲象北迁又南归是云南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缩影。”王显刚表示。

  他还特别提出,下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符合亚洲象成长环境的管控机制,“这个机制的核心是柔性的、顺应大象成长规律的,才是好的机制。”王显刚表示,通过此次组织相关人员科学引导象群回归,在安全指挥调度、监测预警、信息报送等方面,总结提炼出一套经验,来确保人象安全。

  此外他强调,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大象北上让我们意识到,此前我们的研究远远不够,这次象群的北迁南归为世界大象专家们提供了一个场景和平台,跟着象群旅游,天天研究它们的日常活动,这些经历都将成为支持我们研究大象、顺应规律科学管控的力量。”

  云南省将借由此次象群北上南归经历,高质量推动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各项基础性工作。

  社区如何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鼓励参与特许经营活动,国家加大补偿力度

  如何保证地方社区也能参与到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赵英民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在过去的实践中,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效果,保障了当地人参与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实现了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的目标。

  具体来说,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保障自然保护区当地社区居民权利,鼓励参与特许经营活动,推动社区依法有序参与国家公园建设。此外,国家加大补偿力度,健全保护补偿机制,促进地方发展。

  同时,设置环保公益性岗位,鼓励原住居民积极参与保护工作,“从利用者转为保护者,原住居民和自然环境从过去的对手关系变为牵手关系。”赵英民举例,2016年以来,西藏、青海设置环保公益岗位90万个,农牧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新京报记者 张璐 马瑾倩 【编辑:刘星辰】

X 关闭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